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随机选择的爱人、一个会离开家的孩子,可以成为生活的意义吗?| 一席会员06

一席 一席 2019-09-21


为什么大部分人会为一份偶然寻得的职位而日夜工作,并且通常只是为了钱。如果爱能使世界运转,为什么世上的诸多婚姻并不快乐?为什么许多人都做出了如此糟糕的选择?



今天开始,一席万象上线第三门课程《我们为什么活着》,由麦高登主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麦高登长期在日本、美国进行田野调查,从人类学角度探讨人们生活的意义。著有《What Makes Our Life Worth Living》。


本课语言为英文,有中文字幕。


请观看预告片和麦高登为本次课程写的导读:



导读:我们为什么活着?


在这五节有关“生命的意义”的课程中,我想探讨的话题不局限于学术领域,也为你提供一些有关生活的真实见解。

In these five lectures on meanings of life, I discuss a topic that isn't just academic, but that can provide you real insights about your life.  


我首先探讨了一个日语词汇ikigai,意思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的ikigai是工作、家庭、宗教信仰,或是创造力、个人梦想。事实上很多人的ikigai并不明确,但通过向自我提问,你可以最终找到自己所爱。

I first discuss the Japanese term ikigai, "what's most important to you in your life," which for most people is work or family or religious belief or creative endeavor or personal dream. For many people, ikigai isn't obvious—but by asking yourself certain kinds of questions, you can find out what yours is. 


我分别讨论了为工作、为家庭、为金钱、为爱情而生活。为什么大部分人会为一份偶然寻得的职位而日夜工作,并且通常只是为了钱。如果爱能使世界运转,为什么世上的诸多婚姻并不快乐?为什么许多人都做出了如此糟糕的选择?其后我讲到当人们年岁渐长,梦想在现实面前黯淡无光,未来成为过往,我们需要经受的那些事。然而为什么普遍来看,人们要经过岁月洗刷后才能感受到某种超乎过去的快乐?

Then I talk about living for work and family, money or love. Why do most people work at a job they simply happen to find, often only "doing it for the money". And if love makes the world go around, why are so many marriages unhappy? Why do so many of us choose so badly? I then talk about what happens to us as we get older, when dreams fade before reality and the future becomes the past—but the, why is it that on average, people get somewhat happier as they get older?


我之后检视了死亡,以及为什么历史上的人类无论地点都信奉死后来生——而现如今,我们却越来越不相信这一点了。在现代社会,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对死亡抱持恐惧。于是我继续挖掘了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联——ikigai是社会驱使我们去做它想让我们做的事,但似乎社会对我们撒了谎。最终,我从历史的维度探讨生活的意义,从采集狩猎社会到庞大帝国,再到普世宗教、殖民主义,最终落脚到我们现今的人工智能时代。

I then consider death, and how human beings historically everywhere believed in life after death, but now increasingly no longer do so—and so in modern society many of us are terrified of death. I then explore the link of self and society—ikigai is how society gets us to do what it wants us to do, but it seems that society is lying to us. And finally, I discuss meanings of life over history, from hunter-gatherers, to the great empires, to universalistic religions, to colonialism, to finally, our contemporary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假如社会与周遭陷入疯狂,我们如何找寻属于自己的理智?如何寻回我们得以生存的丰硕旅程?又如何为自己创造可能的良好生活?

If the social world is insane, how can we find our own sane and fruitful path by which to live? How can we create the best possible lives for ourselves?  




【精彩提要】



第一课:生活的意义

很多人将工作视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但工作最终是不适合成为生活的意义的。因为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工作和他们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一点关系都没有。

在马克思的早期作品中,那时他还是个哲学家,提出了异化理论。异化就是指你和你的工作疏离了,你和你自己也分离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热爱我们的工作,工作是因为必须,而不是因为想做,不是因为梦想,这有些悲哀。

我写What Makes Life Worth Living这本书时感到十分震惊。在采访中日本女性竟然比美国女性感到幸福得多,美国女性对自己的角色十分气愤,尽管美国的平权情况比日本好得多。为什么?


我们来看看日本,在大部分的日本历史中,都是男性工作,女性照顾家庭。女性在工作上取得的报酬远远低于男性,直到最近也是。女人一怀孕就被期望辞职,这就是女性一直扮演的角色。


但是我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女性比男性快乐得多。因为男性不得不出去工作,即使他们很讨厌工作,他们不想成为老板的奴隶。而女性能够陪伴孩子,参与更丰富的社交生活,她们可以积极开展很多兴趣爱好。



我不是想反驳她,虽然我也是个女权主义者,我认为女性应该像男性一样在工作场合担任很多角色,但是你依然可以赞同她的观点。她表达的是,她没有像她丈夫那样被工作异化了,很有趣。

那么家庭呢?一个随机选择的爱人、一个会离开家的孩子可以成为生活的意义吗?

在中国的语境下,当你结婚的时候,你会说这就是要和我厮守终生的人,这是世界上跟我最亲近的人。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为什么绝大多数婚姻都不幸?也许我有点夸张,也许只是许多婚姻都不幸。如果你真的选择了最好的朋友度过一生,为什么大多数时间都这么悲惨呢?
 
再深入一点,孩子的问题。


很多人会说,养育孩子会有一种长期的满足感。也许那是真的,但这些数据也是很明显的。你原本幸福指数这么高,孩子出生,变低了,最后孩子离开家,你又变开心了。这很奇怪。



第二课:年轻与衰老


年轻人们生活的意义可能是对未来的憧憬,但现实常常以无法预知的方式闯入我们的生活。通常来说,六十岁的人比二十岁的人快乐,因为未来已经成为现在或过去,曾经的问题也有了这样那样的答案。

对年老的人来说,世界发展得太快了,从某种意义上他们已经过时了。所以在今天,如何使老年人保持和社会的关联,如何使老年人保有生活的意义则成为了新的问题。

对人们来说,拥有第二次机会非常重要。在美国这样的地方你始终有第二次机会。所以很常见的情况是,你已经四十岁了,也有自己的事业,你仍然可以放弃,去做其他事,你可以改变你的职业生涯。

但日本不是这样的地方。在日本有一个问题,如果你二十三四岁,尤其是男性,你选择的工作会是你一生的事业。你不能退出。所以我认识很多日本男人,在他们五十岁的时候会说非常痛恨自己的工作,希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

但那是他们二十三岁时得到的工作机会,他们没有办法辞职。不辞职的话,他的工资会随着资历的增长而升高。如果他辞职换了一份新的工作,他赚不了多少钱,而他还有一个家庭要养活。这多可怕啊。

第二次机会这个概念非常重要。美国人强调自我实现,这对于个人生活来说是非常棒的,但这实际上会损害社会的运行。


第三课:生与死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假如你不死,还会有生的意义吗?还会有什么是值得为之而活的呢?

我们不知道以后的科技会如何发展,但目前为止,死让生在现实层面有了意义。但大部分人,不论承认与否,都怕死。整个社会都在恐惧死亡。我们的生命有限,社会继续运转,我们不会造成太大差别。从我们自身来看,这是我们能想象的最深刻的悲剧。


真正有趣的问题是:如何将你死后发生的事,和怎么过这一生联系在一起?大部分人都会否认这一点,他们不会想这个问题。但你可能需要多想想,因为你认为之后会发生什么,的确会影响你现在如何生活。你可以像日本武士经常做的那样,每天思索死亡。你会死,你意识到这件事,并且带着这种想法继续生活下去。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相信有来生是必须的吗?或者说,人们相信死后的生命,相信一个更广义的精神目标,会让社会变得更好吗?



这堂课的最后一点就是,再想想看,假如只活一次,我们应该怎么活?建立在我们都会死的大前提之下,我们的社会应该如何架构?


【试看】


我们从本周发布的三集中挑选了一段精彩试看。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阐释了人们对死后生命的理解,如何影响着现世社会。





【加入一席会员】


《我们为什么活着》为一席会员独享课程,共5节,今天更新1-3课(生活的意义、年轻与衰老、生与死),下周四更新4-5课(个体与社会、历史与进化)。



一席会员权益包括持续更新的万象课程一席2018纪念红本。可以通过扫码加入一席会员。

  



【欢迎入群】


已经购买会员的朋友,请加一席客服微信:yixihuiyuan 进入会员群,我们会邀请讲课老师在线解答大家的问题。


点击 阅读原文 加入一席会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